我与航天员的邂逅|我看见发着光芒的“星星”

东莞 更新于:2025-09-15 10:56
  • 上进的原野T1


    我与王亚平老师的合影

    受疫情影响,大二的我无法返校,不得不居家学习。

    实在烦了,便出去走走。

    从长安的南走到北,再从东走到西,一路走马观花。没有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得意,就是想在漫无目的的前行中再找到些什么。

    沿着长青路一路走到底,周边的商铺渐渐变少,人潮的喧嚣终究回归到平淡的寂静。再抬头,已是走到我的母校——长安镇第一小学门口。正巧碰上放学,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,洋溢着自由、天真的气息。

    内心不由得感叹,那是曾经的我啊。那时的我,对世界有着无限遐想。

    悠悠地走回家,母亲从厨房出来,“回来啦?新闻正在播航天员的消息呢!你小时候不是玩航模的吗,玩得可厉害了,你还记得吗?”

    看着母亲的笑,我一时想不出说什么。记忆却一下把我拉回到了很多年前。

    夜深人静,记忆的阀门被全部打开,像钱塘江的潮水,奔涌而出。

    孩童时代,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,我对航天、航空充满了喜欢与好奇。我最喜欢遥控直升机。

    上小学时,我加入了校航模队。说来也是机缘巧合,原本是代替一位同学去训练,结果戏剧性地被教练选上,于是我便成了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。

    或许是运气,也或许是实力,五年级时,我还代表学校获得了广东省遥控直升机救援赛的第一名,打破了这项赛事金牌得奖者的最小年龄纪录。

    即使获得了第一名,也只能在自己的小小天空中飞翔。少年壮志的我总在想:如何飞向太空或者浩瀚的宇宙呢?

    六年级的一天,老师告诉我们:“下周会有宇航员来到我们学校,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,一定要提前好好准备!”

    全班都沸腾了!我们欢呼着。

    我的中学时代

    然而,那个周末,我满脑子的好奇却怎么也汇总不成一个具体的问题。

    2013年12月9日,星期一,那天天气很好。午后的阳光温暖而绚烂,将整个操场都染成舒服的金色。在这适宜的时候,杨利伟、聂海胜、王亚平、张晓光四名航天员来到校园。

    全校都沸腾了!除了我们学校的学生,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代表,那是我见过学校体育馆人最多的时候。

    看着宇航员们英姿飒爽地走来,我还不知道,我即将面临着最激动人心、最难以忘记的“高光”时刻。

    作为校航模队“荣誉等身”的“佼佼者”,我操控着获奖时的航模直升机,在宇航员面前进行飞行表演。

    当时,为了更好地操控直升机,我坐在最前排。直升机从舞台左侧飞入场内,我紧张又熟练地操控着,直升机在四位宇航员头顶三四米的位置进行了一圈精彩的表演后,悬停在舞台中央。

    虽然参加过很多比赛,见过很多“大场面”,但在航天员面前,我仍有班门弄斧的感觉。我很高兴,表演没有出现意外,还获得了宇航员们的掌声。

    在互动环节,我幸运地被选中第一个提问,大脑一片混沌。我甚至带着略显怯懦的语气问最美的王亚平姐姐:“要怎么样,我才能成为一个像您一样优秀的人呢。”

    她微微一笑:“对于现在的你来说,当然是要好好学习。”

    她看我的眼神很温柔,很温柔。甚至那是一种不能用言语描述的特别的“温柔”,以至于我只能在当天的日记本上写下“她很美”三个大字,外加三个“!!!”。

    那天活动临近结束时,我又幸运的获得了和王亚平姐姐合影留念的机会。我左手拿着直升机模型,右手拿着她的照片,自豪地站在她的左侧,留下了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瞬间。

    晨光微露,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

    一张张更替的画面,催促着我寻找那些记忆中的实物。

    在这个从小居住的房间里,我的目光漫无目的游走,最后缓缓停留在封尘的书箱上。突然,身体好像不听驱使似的,自发地在漫天飞舞的尘埃中打开一本泛黄的日记。

    微颤的手翻开陈旧的纸张,“她很美!”三个大字静静地躺在横线上,岁月没有磨灭字体的激情。

    翻过一页,另一行字映入眼帘:“……不管以后怎么样,会不会成为航天员还是成为其他人也好,我始终就是我呀!开开心心做自己,靠自己努力要自己想要的,也很好嘛!为什么要成为他们想要的呢?我就是我,他们喜欢,他们自己变去啊!”

    看着稚嫩的字体和幼稚的话语,一边笑着自己稚子无知,一边佩服自己的勇敢无畏。

    笑着笑着,一则《王亚平,追逐梦想,圆梦航天》文章推送到手机。我立即点开,从第一次见她到现在,将近十年的时间,我都这么大了,而她还是原来的样子,好像都没有变老一样。

    文章的最后一行触动心弦。她说,“希望所有怀揣着太空梦想的女孩,守护好自己走向星辰大海的愿景。愿每一位女同胞在自己的星空中,为所爱的生活和事业采撷最璀璨的星!”

    我想,这不就是我们应有的模样吗。

    一瞬间,不同的画面在我脑中交汇。

    ——小学的我,在阳光透过玻璃窗中散落的光影中一遍又一遍的操练着飞机模型。

    ——初中的我,在蝉鸣的午后和吊顶风扇的轰鸣声中,写下书摘。

    ——高中的我,对着窗外盛开如霞的木棉花,记下喜欢的文字。

    ——大学的我,居家学习,心怀梦想。

    看到屏幕里温柔而坚毅的王亚平亦如数年前那般为了梦想而努力,所有的画面都凝结成一个交点——“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!”

    我得以再次看见发着光芒的“星星”。

    眼前的雾被彻底拨开,许久不见阳光的昏暗角落在光辉下返璞归真。我的青春不再迷茫。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晰可见,从前不敢触碰的东西在那束光芒的指引下变成了伸手可见的未来。

    那是我想要的。那是我的梦想。那是我年少时最诚挚的热烈。

    失去的自信带着温柔与我满怀相拥。

    讲述人:李明洺,广东医科大学大二学生,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14届校友

    策划: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、东莞日报社新行业发展中心、i东莞运营中心


    记者 刘召 整理

    讲述者 供图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